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位于中国重装基地——四川省德阳市。成立于1956年,现为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的一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性质的专业地质勘探队伍,长期从事地质勘探以及社会地质工作。全队现有在职职工515人,拥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65人,中级职称176人,初级职称124人。各类注册人员160余人。
从事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勘查、钻探、矿产资源咨询服务、矿权运作;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评估-监理、岩土勘察、测绘、涉密档案数字化加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工程监测;矿山、房建、市政、桥梁、隧道、地基与基础、公路、公路路基、水利水电、环保工程、河湖整治工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生态修复、土壤污染治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咨询、监理;土地整理及房地产开发等投资;物业管理;电力设备、动力设备制造及加工等。
全队拥有各类资质(格)证书40多个,其中,甲级资质15个,乙级资质和其他资质(格)25个。包含固体、液体、气体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调查、钻探、测绘、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危险性评估、房建监理等甲级资质,水文、水资源调查乙级,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乙级,水土保持方案编制5星,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等资质。已通过GB/T19001-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获得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地质勘查)。
矿产勘查方面:自50年代起,141队先后在四川、西藏、青海、贵州、陕西等地开展了煤矿、磷矿、铁矿、锰矿、铅锌矿等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勘查评价了大雪山煤矿、洛表煤矿等大中小型矿床110余个,提交各类地质矿产勘查报告230余份,累计探明各类资源量30多亿吨。多个项目荣获省(部)级奖项,其中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
地灾防治方面:参与了“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8.3云南鲁甸地震”“6.17宜宾长宁地震”等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治理及灾后重建工作。累计开展了48个县(市、区)的地灾巡排查及汛期督导工作,多次成功避险,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积极融入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先后与甘孜州应急管理局、阿坝州应急委、德阳市应急管理局签订了应急抢险救援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被授予德阳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地质灾害救援大队。
测绘地理信息方面: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河湖流域调查及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冰川自然资源地籍调查、土地增减挂钩、草原确权、行政区域变更勘界、地质灾害治理预警监测、工程测量等业务领域。承担了全国首个冰川自然资源地籍调查项目,多个项目荣获四川省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2次、银奖3次、铜奖2次。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相关工作,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城市地下空间地质调查、水资源调查、水土污染调查、水土保持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入河排污口论证、生物多样性评价等工作。
近年来141队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国土资源系统北方四省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省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省地理信息产业“十佳单位”、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团省委青年文明号、省级卫生单位、德阳市文明单位等称号。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获得者、四川省“8.8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获得者、四川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先进个人获得者、四川省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获得者、四川省对口帮扶涉藏地区和彝区贫困县先进个人获得者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面向未来,141队将锚定“五个地矿”建设,深入实施“地质+”“互联网+地质”战略目标,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主轴,坚持科技、绿色双轮驱动,全力担起地质找矿、抢险救灾、服务地方的历史重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赶考路上续写新时代服务国家、服务地方、服务人民的地质初心和使命。